您是否在搜:
我想大家都知道甲醛的危害,對甲醛有一種畏懼心理,那么甲醛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?又有哪些危害?今天橋航環保有限公司就來跟大家說一說甲醛的危害與產生原因。
暴露在甲醛中有多危險
甲醛的化學性質活潑,被人體吸收后會快速發生化學變化。因此,科學家曾一度認為,甲醛不太可能對上呼吸道以外的部位產生影響。
直到1978年,才有人提出甲醛致癌的理論。1987年,美國環保署將它歸類為可能的人類致癌物。隨著研究推進,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(IARC)在1995年將其列為可疑致癌物。2004年,IARC將甲醛上升為第1類致癌物質,認為甲醛是可以引發鼻咽癌的確定致癌物。此外,甲醛也與兒童哮喘的發展密切相關,對孕婦的危害則更加嚴重。
隸屬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國家癌癥研究所,曾對職業接觸甲醛與癌癥風險增加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進行研究。2003年該機構調查了25619名甲醛暴露行業的工人,并估算了每個工人在工作時接觸該化學品的情況。結果發現,在職業暴露于甲醛的工人中,白血病、尤其是髓性白血病導致的死亡風險有所增加。發表于2009年的一項研究結果則顯示,對工作環境中存在甲醛暴露的相關職業人士進行調查后發現,與普通人群相比,他們罹患白血病和腦癌的風險有所增加。對同樣暴露于甲醛風險中的殯葬業者進行調查后發現,甲醛暴露與髓性白血病存在關聯,甲醛暴露量高的人患髓性白血病的風險也大。
2017年6月,權威學術刊物《細胞》發表了劍橋大學醫學研究委員會癌癥組的研究成果,揭示了甲醛致癌的分子機制。這項研究發現,環境中高濃度的甲醛能夠阻止DNA的復制,在細胞中引起DNA鏈斷裂。不僅如此,甲醛在破壞DNA復制后,還會繼續降解可幫助DNA進行修復的BRCA2蛋白,從而導致DNA損傷無法被及時修復。而DNA損傷的不斷積累,正是誘發正常細胞突變成為癌細胞的重要原因。
根據流行病學研究,白血病在我國的發病率約為每10萬人中有5.17人,而在35歲以下成人及兒童的惡性腫瘤發病和死亡率中則位居首位。此外,相對于農村、山區等偏遠地域,沿海及經濟發達地區白血病的發病率更高。
然而,在住房資源如此稀缺的當下,開窗通風不住人數月甚至更長時間,實在是一個奢侈的提議。對于利用暑假時間翻新校舍的學校而言,更沒有實際操作性可言。
而在阿里員工訴自如案中,受害者妻子也是在丈夫住院時,聽到隔壁床位病人提及剛裝修房子入住后得病,才開始懷疑到自如公寓的裝修污染問題。
大量科普文章告訴讀者,菠蘿、洋蔥皮等偏方吸收甲醛是無效的,綠植吸收降解甲醛的作用是有限的,活性炭光觸媒也不是一勞永逸的,唯有開窗通風是有效的,但必須良好天氣狀態下持續數月甚至更長時間。
如此巨量的甲醛被消耗在了哪里?
作為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,甲醛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。2017年4月,發表于《環境衛生學雜志》上的《中國居民室內甲醛暴露水平及健康效應研究進展》稱,甲醛類產品超過65%應用于合成樹脂,包括脲甲醛、酚醛和三聚氰胺甲醛。而這三種醛類物質通常作為粘合劑,被廣泛應用在各種室內建筑材料中。除了人們立刻想到的膠水、涂料之外,它們還是各種人造板材的重要原料(如應用廣泛的密度板,也稱實木顆粒板)。據測算,生產1立方米密度板,需要含甲醛的脲醛樹脂膠粘劑200至250公斤。2016年,全國人造板產量首次突破3億立方米,2017年總產量達到3.15億立方米。
與此同時,由于加強天然林保護,近年來我國的木材產量實際上是逐年下降的。2014年我國木材產量為8233萬立方米,2016年下降為7775.9萬立方米,而2016年中國進口木材合計9374.20萬立方米。也就是說,即使把我國2016年全部的木材產量加上全部進口量,還不足2016年人造板材產量的三分之二。
兩者之間的巨大差距,為甲醛提供了充分的“用武之地”。
甲醛從哪兒來
甲醛本來是一種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小分子化合物,它可以來自森林火災,也可以來自生物體內的代謝活動。微量甲醛可以被陽光或細菌在幾小時內降解,并不會在環境中累積起來。
令人們憂慮的,顯然不是這些自然界的微量甲醛,而是由現代工業制造出來的、讓人感受到刺激性氣味的大批量甲醛。
1996年,全世界的甲醛產量為870萬噸。2007年,中國的甲醛產量就已達到1200萬噸。這一數字仍在急速增加,2012年中國甲醛產量2123萬噸,占世界甲醛總產量的51.15%。2015年,中國甲醛年產量達2500萬噸,接近1996年全世界年產量的3倍。
動物保護者常會說: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;同樣,考慮到自身健康,與其住在甲醛超標的房子里發愁如何去除有害氣體,為什么不一開始就選擇簡樸安全的住所?